秋日。
氣候改變,地處大陸東南隅的台灣,在秋天也濕得跟春天似的。這兩年,像今天這樣乾涼舒爽的薄雲十月已經不多見了。昨天在細雨中遊淡江得到喜悅與醫治,讓我今天帶著媽媽又去一趟。再上次拜訪淡大校園應該已是17、8年前的事了。
同德公園掃得乾淨的水溝裡,台灣欒樹的果子又落了一地
看起來像葉片的紅色結構,其實是果子外部的保護
繼初秋開的一樹黃花後,剩下的是一簇簇紅葉般的果實
車過北投──由右至左: 復興崗、北藝大、觀音山、關渡平原
在竹圍,拍紅樹林的高樓
這條短短300公尺連接淡水捷運站與中正路的窄巷,叫做公明街(據說係光明街之誤植)。此街形成於19世紀,發展於20世紀初淡水火車站興建之時,後再於1995年淡水捷運站區修建時加以拓寬(拓寬? 還真看不出來... ) 假日的遊客摩肩接踵至此。 |
新北市政府往河中央填土,堆出一個大公園以紓解河濱步道的可怕人潮
新元素的加入,促成舊事物的改變。不久,新東西也將成為大家記憶裡的一部分。
從新填土的公園望向原來的河濱步道
「新」公園望向捷運站: 雖然都是現代建築,但融入淡水的山與天際,真的好美。
河濱公園跟捷運站區之間挖開了一片空曠的水域。查了Google衛星圖(是幾年前的照片),當時這片水域仍是長長的沙洲。
小船停泊處現在仍未開放,有可能未來會成為新碼頭。
捷運站前種著許多植物,拿著相機就是無法抑止攝花的衝動。看起來像茶花的不知名花朵
媽媽與新品種的雞蛋花留影
淡江大學宮燈路區建築內的長廊
庭院深深的花園造景
與東海大學比起來,這裡的古建築造型教室的維護與造景優了許多
對宮燈路(又名右任路)上的學子而言,淡江高地的天地如此遼闊,黃昏如此溫柔,而青春,又是如此的永恆。
喜歡這樣獨自停在校園一角的小車。以前也常常將自己的小白停在校園內--1988年以前,路人的車隨意都能開進台大校園停泊 (還在舊體育館前拍了張照片存證)。88年以後,就只能停空位仍多的舟山路。現在,舟山路早已整合成校內道路。
淡大校內隨處皆有步道與造景
宮燈路校舍後面的步道。頗有林木參天,森林幽靜的情調。
地上落滿紫荊的花,然而校園的牌牌上寫的名稱是美人樹
剛巧遇到落日。淡大高地的視野與天空特別遼闊,落日景象也全無遮蔽
不知名的系館
後面遠處即為大屯山系
這船型建築是海事博物館。曾是淡大多年來的老地標。開始為商船系館,發硬體由張榮發捐獻,難怪有長榮海運的Mark。1989年最後一屆學生畢業,1990年隨即以海事博物館開張。
校園另一個有趣的角落。10月份,鳳凰木仍然花開滿樹。怪哉~
造型座椅
盛開的紫荊
校車停車區。不管哪個學校,校車都常常是十幾二十年的老車,不比營利的市公車可以常常添購新車,這些老古董停在校園中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逛完了校園,我們走克難坡下山走與英專路平行的小巷來到熱鬧的清水街,順便在金順發買點心,然後到中正路上買巴基斯坦人的羊肉烙餅跟拉茶,在捷運站前廣場坐著就吃起來了。這通常是我們淡水遊的最後一個高潮。